职务消费的“挤出效应”
6000亿元,什么概念?相当于3个三峡工程。如果再加上通讯费、职务考察费等办公费用,毫无疑问,每年公务员的职务消费,怎么保守估计都要超过7000亿元。这是1979年全国的GDP总量,是上海市2004年全年的GDP总量,是四川省2005年全年GDP总量。
有数据显示,改革开放20多年来,全国的财政总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到2005年的3万亿元,增长了约28倍。然而,在1978年,我国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费用,还不到50亿元,这与今天的7000亿元相比,20多年时间,公务员的职务消费增长了140多倍,所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从4%上升到25%。在国外,职务消费一般只占国家财政收入的3%至6%。
职务消费,已经成腐败的温床!更令人担忧的是,过度的职务消费,必将增加人民的财政负担,并带来财政扩张的“挤出效应”。职务消费从原来的4%上升到25%,每增加一个百分点,都意味国家用于别的方面的投入在减少。这两年来,教育、农村、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已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职务消费挤占公共投入的部分最终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转嫁到民间,并由此带来“职务消费”的挤出效应。
挤出效应,经济学教科书这样解释:政府增加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就会减少相应数量的私人投资,从而总需求依然不变。比如,财政支出扩张将引起利率上升,抑制民间支出,特别是抑制民间投资;此外就是政府向公众借款,也会引起政府和民间部门在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,减少了对民间部门的资金供应。不管是哪一种,都意味着私人投资会从经济活动中被排挤出去,产生行政支出的“挤出效应”。
这一点显而易见,政府或国有单位的贷款有多容易,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有多难。近年来,利率接二连三地上调,虽然说这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,是为了抑制经济过热,扩大国内需求,但若说这里面没有过度职务消费的因素,恐怕很难说得过去。
此外,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估计,中国30多个省份,“县乡两级的债务要超过1万亿元”。这些债务从何而来?钱又用到哪里去了?“西部贫困县,欠着群众钱;领导照摆谱儿,坐丰田。”这种现象并不少见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这些地区的经济照样落后,环境照样恶劣,国家给的财政补贴和当地的财政收入却照样被滥用。能想象,有些领导的舒服了,很多群众的日子就不舒服了。
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: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全部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,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中青在线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青在线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的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,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文责作者自负。
-
2024-01-18 22:45:28综合类行业资讯新闻动态_服装服饰行业资讯 -中服服装网
-
2024-01-20 01:34:22金汤橡塑:创新研制精品 优质橡塑材料供应商
-
2024-01-20 01:34:42华密新材(836247BJ)——橡塑资料及制品出产企业研讨
-
2024-01-21 03:03:00福建省明信橡塑有限公司